• 索 引 号:QZ10121-0101-2022-00003
    • 备注/文号:永委审办〔2022〕7号
    • 发布机构:中共永春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永春县审计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7-21
    中共永春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永春县审计局关于印发《永春县“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2-07-22 10:52

      永委审办〔2022〕7号

    县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各股室、审计中心(乡镇审计办事处):

      《永春县“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中共永春县委审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永春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永春县审计局

      2022年7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永春县“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永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中共福建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福建省审计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和《中共泉州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泉州市审计局关于印发<泉州市“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立足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永春县“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是新时代永春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也是审计机关砥砺奋进、蓬勃发展的五年。县审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部署,紧紧围绕我县“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永春”的发展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增强主动性、适应性和创造性,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发展新手段,切实提高监督成效,扎实有序推动审计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在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县共完成142个审计项目(调查),查出违规金额2656.45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5.17亿元,避免或挽回损失2582.92万元,被采纳的审计建议369条,移送问题线索9件,充分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局机关和个人获省、市、县表彰65项,其中,连续两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省审计厅授予“全省县级审计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市审计局授予“年度审计业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次;被泉州市审计局授予“审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次;被永春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重点项目“宜居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次、“综合协调保障先进单位”称号1次、“环保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次、“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次、“土地管理及旧村复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次,被泉州市妇联授予“泉州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1次,被县直党工委授予“先进‘五好’党支部”称号2次,被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称号1次,荣获2016、2018、2019年度绩效优秀等次;荣获“全省优秀审计项目”1个、荣获“全市优秀审计项目”2个,全省计算机审计实例应用奖1次、全省AO应用实例应用奖1次、全省计算机审计方法鼓励奖2次,全市计算机审计实例应用奖1次。

      “十四五”时期,我县将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审计工作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又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机遇。

      (一)审计新定位赋予审计新任务。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以来,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督促落实审计领域重大事项、重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新定位;提出实现审计全覆盖,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的工作要求和“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能力要求。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新形势新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在审计理念、审计制度、审计方法的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实现新作为,开创新格局。

      (二)永春新发展对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县紧紧围绕“生态之都、文化之旅、康养之地、智造之谷”的目标,以“绿色、健康、文明”为导向,以生态文明为基底、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三产融合为路径,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重点发展香、醋、瓷三大特色有根产业,将永春打造为生态山清水秀、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幸福的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闽南文旅融合样板区、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区、智能制造集聚发展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打造有一种生活叫永春。审计机关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系列决策部署,加大对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区划重构等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应急处置等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加大对补短板、强弱项,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惠民利民富民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超越。

      (三)补齐短板弱项对审计提出新挑战。当前,我县审计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在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发挥经济监督作用方面,还需要探索实践更好服务全县新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措施;在提高审计全覆盖质量,推动完善制度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统筹审计资源和协调协同其他监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在加强政治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方面还需要下更大功夫。审计机关要综合施策,补短板、强弱项,激发永春审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两个确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争先争优争上游,提速提质提效能”工作要求,高质量实施“生态之都、文化之旅、康养之地、智造之谷”发展战略,真抓实干、比拼超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永春,深入践行“为国审、为民计”的理想信念,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推动永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奉献审计智慧。

      三、总体目标。围绕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制度优势,主动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努力实现“五个新”发展目标,即:力求在全方位构建党领导审计工作体制机制上实现新跨越,在实现高质量审计全覆盖上取得新成效,在推进常态化“经济体检”构建全链条审计监督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提升审计能力上迈上新台阶,在服务和保障我县高质量发展超越上展现新作为。切实发挥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持续推进审计成果向治理能力转变,把实现“生态之都、文化之旅、康养之地、智造之谷”永春发展目标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永春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香、醋、瓷三大特色有根产业保驾护航,为永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闽南文旅融合样板区、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区、智能制造集聚发展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永春奉献审计力量、发挥保障作用。

      第二部分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四、主要任务。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及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部署,紧扣“生态之都、文化之旅、康养之地、智造之谷”发展目标,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扎实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积极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助力我县实现以“两山”理念为支撑的宜居、宜业、宜游永春建设样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做强香、醋、瓷三大百亿特色有根产业,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打造有一种生活叫永春。

      五、全面加强审计业务管理。要坚持改革创新,向内挖潜,向管理要效率,不断释放审计新动能。

      (一)强化项目计划引领。对标全县“十四五”规划,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探索建立项目库,科学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实行审计项目和组织方式的“两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将同一单位的多个审计项目由一个审计组统筹实施,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乡镇财政决算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相结合,各审计项目与“1+X”专项审计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提高审计效能。

      (二)强化项目实施管理。以审计方案、工作方案、实施方案为抓手,推进审计标准化建设。以新审计法的颁布实施为新起点,全面梳理基础规范工作,加强业务管理制度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质量管控措施,规范审计作业行为,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三)强化技术方法运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基于财政财务数据全归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标准化转换、一体化处理能力。加强大数据的关联比对分析,全方位提升审计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能力。持续推进数据分析团队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和使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数据管理制度规范,科学设定数据访问权限,为审计提供信息化保障。

      (四)强化审计结果利用。倡导研究型审计,强化精品意识,丰富“三个一”成果运用机制,不断提升审计报告、信息、专报等结果载体的层次和质量。打造信息共享共用平台,多维度开发审计成果,加强跨年度、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分析,深度提炼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审计要情、政策建议,推动源头治理,服务宏观决策。强化与其他监督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重大案件线索移送和重要问题移交机制。

      (五)强化审计链条服务。铸造“查病”“治已病”“防未病”的全过程监督体系,从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预警预报预防、事中跟踪、事后反馈的全链条审计防护体系拓展。围绕乡镇政府债务、国有企业高风险业务、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监测四大风险领域,推动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探索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做到早提醒、早预防,防患于未然。

      六、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以推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及上级党委政府工作要求,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明确政策审计的定位。完善组织方式,加强项目管理,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推动政策措施有效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重大政策落实开展跟踪审计。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县出台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对标对表我县提速产业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优化要素配置效能、提升环境生活品位、创新制度供给能力及优化社会治理体系目标,聚焦深化“晋江经验”“美岭精神”改革实践、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建链强链补链、乡村振兴、加快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关注中央、省市县具体工作部署、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每年选择若干项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政策措施,结合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部署,发挥专业优势,审深审透。

      (二)构建全年覆盖全链条跟踪审计机制。全年全过程开展政策跟踪审计,每季度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任务、重大事项,出具一份审计报告,统筹组织审计力量,组织审计组采取交叉审、同级审等方式实施审计。实行“联动、协同、配合”的审计模式,全面掌握、客观反映政策落实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完善体制机制的建设性意见和有效解决办法,促进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提升审计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水平。审计机关开展各类型审计项目,都应当把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建立各专业审计与重大政策措施有效融合的“政策跟踪审计+”机制,并将发现的相关情况和问题纳入跟踪审计报告。

      七、财政审计。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统筹财政资源、提升资金绩效、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为目标,加强对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的审计。

      (一)本级政府和部门的预决算管理及财政收支情况审计。重点推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确保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围绕激活财源、增强财力、发挥效益开展财政审计,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维护财经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全方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深入挖掘数据分析成效,实现对县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分析全覆盖。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重点关注各部门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维护财经纪律。围绕推动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开展乡镇财政收支审计,推动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决算制度。

      (二)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审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县党委、政府的部署,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隐性债务化解和债券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每年抽检部分使用单位,关注债券资金闲置和被挪用等行为,促进地方政府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推动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八、农业农村审计。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突出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共同缔造,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涉农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抽审,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振兴老区苏区。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审计。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注“三保障”政策、“四个不摘”要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防止返贫监测等长效机制建设及落实情况,确保主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保持总体稳定。重点关注过渡期内财政、金融、土地等支持政策的衔接情况,推动政策持续稳定,落实更加有效。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审计。围绕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等,聚焦乡村建设“1+6+2”系列行动、乡村振兴试点村推进、耕地保护、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以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任务落实等情况,加大审计力度,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缩小区域差距,做大做强特色富民产业,推动老区苏区全面发展。围绕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和工作重点,密切关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等方面的推进落实情况,跟踪督促检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九、公共投资审计。以稳投资、补短板、促发展,推动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十四五”规划重大投资项目为目标,加强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其他关系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使用和建设运营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聚焦我县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永春县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关注“构建区域外联交通网络”和“东拓西进”两大工程,围绕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化、加速打通城乡交通大动脉、系统推进城市更新活动等目标任务,开展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城市更新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等主要项目的审计监督,主动服务保障政府投资和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城市能级与城乡品质双提升。

      (一)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监督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投资审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标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关键环节,促进项目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有效推进。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决算审计,重点关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资金来源、投资支出、结余资金、建设绩效等关键环节,全面真实反映竣工项目实际财务状况和建设成果,提升政府投资绩效。

      (二)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审计。重点关注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运营管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重要环节,促进项目落地,及时有效发挥社会效益。

      十、民生审计。聚焦共同富裕先行工程,以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着眼缩小城乡差距,创新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加强对就业、社会保障、养老、住房、教育、卫生健康、科技、文旅和体育等重点民生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每年确定1-2个重点专题审计(调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兜底保障政策情况审计。围绕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养老服务供给、优抚安置、救灾应急等相关政策落实及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拨付、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点关注居家社区机构、医养康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健全完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住房保障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投入和使用绩效情况,重点关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棚户区改造、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等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和住房分配使用,以及住房保障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反映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和相关政策执行中的突出问题,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住房保障各项政策部署落实到位,推动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围绕教育领域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情况,重点关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等政策落实情况,推动教育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紧缺人才培养、教育治理、终身教育等方面深化改革,提升“一大一小”教育水平,促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卫生健康体系改革完善情况。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更好满足“一老一幼”健康需求,重点关注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情况,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贯彻落实。

      十一、资源环境审计。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重点对我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行动进行审计。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标准指标体系,探索建立资源环境审计与环保督察、自然资源督察的协调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一)资源环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围绕各级财政安排的生态环保、资源开发利用等资金,每年按比例抽审相关专项资金,重点关注资金投入、分配、使用,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产业绿色发展等项目实施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促进自然资源依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情况。围绕土地、森林、水、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情况,重点关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污染防治、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管理等,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三)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结合我县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同步对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全面实施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地方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实现资源环境审计的全覆盖。关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情况,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通报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行情况等,促进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探索建立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审计制度。

      十二、企业审计。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对县属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的审计。以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为目标,围绕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完善企业内部治理、规范权力运行,为国有资本及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有力保障。

      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情况。高质量推进国有企业审计全覆盖。持续加强对涉及国有企业的重大政策、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积极拓展国有企业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原则上对我县国有企业每5年轮审至少一遍。聚焦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行业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围绕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关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改革创新、遵守国家财经纪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内容。围绕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重点关注国企改革重要任务落实、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围绕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及做强做优做大,重点关注风险防控、经营效益、发展潜力、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管理、资产真实完整等内容。围绕完善审计、纪检监察和巡察等协同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跟踪监督,守住风险底线,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企业审计能力建设,探索形成企业审计数字化模式。

      十三、经济责任审计。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加强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一)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将87个一级单位分为党政工作部门、乡镇、县直事业单位、县属重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干部或领导人员等4类,分别确定审计周期和审计方式,推进县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以任中审计为主,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原则,充分调研酝酿、认真吸收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意见,科学制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有序推进分类型审计全覆盖。

      (二)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认真贯彻经济责任审计新规定,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履职特点,重点关注各部门各单位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县委、政府工作举措,贯彻落实我县“十四五”规划及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重要发展规划的举措、执行和效果,加强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以及在经济活动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等情况的监督,推动各部门各单位领导扛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军担当,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和制度执行力。

      (三)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探索完善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认真梳理责任链条,运用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客观精准“画像”。以查清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准绳,在审计范围内,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考虑历史情况,着眼长远发展,准确界定责任,力求审计结论客观公正、问题处理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四)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成员单位认真落实职责分工,协调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相互贯通,提升监督合力。健全完善县委审计办、审计机关、组织部门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加的向被审计单位反馈审计情况、提出整改要求、开展整改督促工作机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和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十四、督促审计查出的问题全面整改落实。严格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有关精神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整改提升成果运用的意见(试行)》及市县的贯彻落实精神,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提高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力争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率逐年提升。

      (一)严格落实挂销号制度,持续跟踪督促。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逐项逐条列清单,详细说明问题情况、违规性质、法规依据、整改要求、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等要素。建立“审计查出问题”和“整改落实结果”两个台账,落实好《审计报告发现问题》《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审计移送事项跟踪情况》《审计专报》四种清单制度,动态管理,逐一销号。提出的整改要求科学合理、分类施策,对限期整改的问题,应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标准统一的整改要求;涉及体制机制、历史遗留以及其他疑难问题,要与有关部门单位研究会商,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持续跟踪,直至问题解决。

      (二)明确各方整改责任,严肃追责问责。被审计单位对落实审计整改负有主体责任,要认真研究落实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主管机关对其主管行业、领域负有监督管理和督促落实审计整改责任。审计机关对整改工作负有跟踪检查责任,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每年都要开展检查,严格对账销号,对已整改的问题及时组织“回头看”,防止敷衍整改、虚假整改。在下一年度审计中,要将以前审计整改情况作为后续审计关注重点,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要一跟到底,查清原因、提出对策,尤其是对整改不力的反面典型要严肃处理、公开曝光。

      (三)推动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机制。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不能简单就事论事,必须将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对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要深入研究问题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分析可能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推动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既要整改具体问题,更要举一反三,要把审计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作为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制度、深化改革,避免问题累积。

      十五、完善以国家审计为主导的审计监督机制。积极构建以审计机关为主导、内部审计为基础、充分发挥社会审计作用的审计监督工作机制,着力形成责任清晰、环环相扣的内部控制、行业监管、国家审计再监督风险防控制度体系。贯彻落实《福建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共福建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九项举措》,推动我县出台关于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业务工作规程等制度,提升内部审计规范化、法制化水平。选择重点行业系统的主管部门、国有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推进审计全覆盖中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开展社会审计报告核查,促进社会审计机构依法诚信执业和提高执业质量。

      第三部分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十六、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认真落实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过程各环节,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十四五”永春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

      (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始终把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以管用的制度措施落实落细落成。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深化消化转化上下更大的功夫,切实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牢固树立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审计工作放在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将政治性的要求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三)健全完善县委审计委员会工作机制。县委审计委员会要着力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保落实,在审计重点任务、重要事项、重要环节上进行重点把握,将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具体化。建立健全审计委成员单位协调推进机制,完善相关的会议协调、联络员等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好重要情况向审计委报告制度,审计办在审计项目计划、审计组织实施、审计结果报告、重大事项处置等方面首先向审计委员会报告,抓好督促落实反馈。

      十七、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切实做到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有机统一,提升审计干部能力素质,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强化政治忠诚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健全学习的长效机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突出“三会一课”政治学习和教育功能,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以党建引领业务,深耕细作“三个一线、三个同时”党建品牌,思考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

      (二)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构建更加精准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激励干部“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表彰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竞争氛围。实施提醒谈话与规范问责,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关心爱护干部;对不胜任现职、难以有效履行职责的干部及时调整,对不敢担当、落实不力的行为严肃问责。

      (三)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统筹谋划。探索“审计导师帮带制”,压实指导培养责任。强化基层实践锻炼。突出专业能力提升,加强投资、资源环境、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分块分专题的培训学习,每年组织一次以上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专题培训交流,培养全能型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四)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经常性警示教育。落实好个人岗位廉政风险分析制度,不断强化对审计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

      十八、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审计署“数据分析+现场核查”工作机制指导性意见,再造大数据审计工作流程,发挥大数据支撑精准审计和宏观分析“两个作用”,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一)提升信息化支撑业务能力。落实金审工程三期配套项目建设和后续优化工作,做好项目管理;完成非涉密业务系统迁移、整合到政务外网,提升政务网络安全与支撑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优化企业数据股,提升电子数据管理和分析的硬件能力。落实国产化替代任务,“十四五”期间逐步完成相关硬件替换工作及国产化系统适配技术改造。加强和完善网络安全和运维服务保障,更新部分防护设备,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坚持数据先行,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完善制度,推动数据采集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探索和创新方式,逐步实现预算单位数据全归集。持续开展财务数据标准化,为全覆盖审计分析奠定基础。关注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推进情况,关注数字政府升级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情况。建立健全政务数据汇聚共享机制,强化政务数据采集和应用,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共享。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管理规定,保障数据安全。

      (三)强化数据资源分析利用。坚持以用为本,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大数据审计水平,完善数据分析团队运作机制,加强信息力量的整合。构建数字审计新模式,充分利用省、市、县三级数据汇聚共享平台资源,根据汇聚数据的不同共享类型,分批次、分步骤开发审计分析接口,实现对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利用。扎实开展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关注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灾害应急等提升政府精准治理能力方面相关数据的分析。探索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提高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查核问题、评价判断、预防预警的能力。强化非现场审计,促进实现审计工作从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并重转变。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的数据共享共用,总结提炼大数据审计经验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字化审计模型库,实现标准化作业,提升工作效率。

      十九、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以保障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提高审计质量为目标,健全完善审计规章制度体系,加强对审计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提高审计机关依法行政水平。

      (一)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审计。严格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行使审计监督权,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审计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政府裁决的配合工作,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审计管理制度建设。积极对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专业领域的国家审计指南、法规向导的修订完善工作,及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实务指导和对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

      (三)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深化标准化建设,夯实审计规范基础制度工作,从工作制度、操作程序流程、审计文书资料、质量控制、审计时效、成果运用、考核评比等7个方面标准化入手,优化审计作业全过程的52项规范要求。创新管理完善制度,全面实施网上审理制度,利用审计OA管理系统,实时上传现场审计资料包和流转审计业务公文,线上复核审理。完善审计质量管理七项举措,严格落实六级复核责任制,做好审计质量控制及复核审理工作。

      (四)依法做好审计结果公开。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福建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法定情形外的审计结果,依法定程序予以公开。督促被审计单位依照规定向社会公告审计整改结果,接受监督,促进形成督促整改工作合力。

      (五)强化审计机关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各项财经纪律,依法公开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等。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健全内部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机制,提升内部审计效能。自觉接受纪检监察、人大、民主党派、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监督。

      二十、加强审计理论研究。深入开展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研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系统研究。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审计理论研究全过程,将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研究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课题。注重现实性和前瞻性结合,着手抓好“查病”“治已病”“防未病”全链条审计防护体系建设路径,以及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政策跟踪审计、大数据审计的方法措施等审计实务问题研究。每年选择1-2个专题,对县级审计前沿理论进行有益探索,提高全县审计理论研究整体水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