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永春教育 > 学校风光
永春县第五中学
来源:永春县教育 2017-03-20 11:28 阅读人数:1

  福建省永春第五中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普通完全中学,创办于19498月。 

  学校位于永春县城往西20公里,省道305与三郊线汇接的达埔镇境内。校园占地面积95.1(另有果林场305),建筑面积25694平方米,绿地面积11046平方米。现有教学楼455间,办公楼1座,教师宿舍3座,学生宿舍楼2座,师生活动中心1座,大礼堂1座,实验楼1座,电教中心1座,图书馆1座,标准运动场1个。学校建在桃溪畔达里群峰环抱的大宫山上,四周青山巍峨,绿水长流,景色宜人。远眺达里连绵起伏诸峰,势似凌空奋飞白鹤,当地群众称之为“白鹤啣书”。学校建在这育人圣地上,正符合了他们兴教办学,培育人才,多出人才的美好愿望。 

  在达埔境内创办中学,是当地人民群众盼望已久的事了。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永春中学(现为永春一中)为避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从县城五里街迁到达埔来办学,1942年秋迁在原址。乡人贫寒子弟,失去了就近入学机会。这时,达埔各界热心乡梓教育人士倡议创办中学,旅居越南侨领颜子俊先生也曾为家乡创办中学而奔劳,但因时局动荡,加上经费无而未能实现。 

  1949526,永春县人民游击大队解放了达埔,66日在达埔成立永春县人民民主政府。当时家在达埔参加革命工作的几位同志:李仁实、颜中艺、叶萌、叶式亮等及九位热爱教育事业的乡贤,李尧南、潘嗣骏等,发起创办中学的建议。正于酝酿筹措时,反动势力又卷土重来,事遂中止。至当年八月下旬,国民党军队逃离永春形势已趋势稳定,达埔各界人士聚集于“礼拜堂”,组建中学校董会。会议上公推李尧南为董事长,刘仲和为副董事长,李世山为中学校长。新创办的中学命名为“达理中学”。 

  “达理中学”的命名匠心独具。首任校长李世山老师回忆说,当时初办中学名命名是煞费苦心的。达埔地处达里山下,故别称“达里”,1931年建成的达埔大桥曾命名为达里大桥。“理”与“里”音同词雅文明,“读书明理”,古有明训,取名“达理”于地方名称办学宗旨两相兼顾,是十分恰当的。“达理中学”在开国之际的大好形势下创办起来。 

  学校初创,困难重重。首先要解决的是校舍问题。当时任达埔乡长的叶式亮同志,决定让出原国民党区公所,现为达埔乡公所办事处的郑氏祖宇为校舍。乡公所搬迁西街炮楼时,留下的四张办公桌,五张单人床便是学校的第一批财产了。其次便是解决学校的教职员工的问题。颜中艺和叶式亮同志力邀他们厦大的同学,在石光中学任教的谢振谟老师出任教务主任。校长李世山老师邀请在集美中学任教的潘嘉猷老师负责总务工作,聘请在崇贤中学工作的颜禧梓同志为工友,李尧南先生介绍他的侄儿李少康同志任职员,以上五人就是永春五中第一批的园丁。再来是要解决办学经费的问题。当时,办学经费主要是依靠学生少量的学杂费和一些社会捐资来维持,有时连教职员工的工资发放也有困难,19526月底,教职员到泉州学习的路费还是向私人借贷的。经济拮据,困难深重,但是,达理中学的开创者,都有一颗振兴家乡教育事业的心愿,他们以苦为乐、锐意创业。194991日,达理中学首批招收的53名初一学生开班上课了。 

  私立学校需经省教育厅立案审批,当时学校虽按规定手续上报,但迟迟未接到批准文件。后来由董事长李尧南及首任校长李世山联名致信在中央任侨务委员副主任的李铁民先生,请他向福建省教育厅反映家乡办学情况。1950113日接到永春县人民政府转发省厅的批文,达理中学的开办,获得正式的批准。后经校董会的决定:113日为永春五中诞辰之日。 

  达埔人民盼望达埔创办中学的愿望实现了!悠悠岁月,事过六十载,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为创办中学立下汗马功劳的首届校董会。以苦为乐,锐意创业的首任校长李世山先生,乐育桑梓英才,创办学校的先驱者——达埔三侨领: 

  尤扬祖先生:原籍达埔延清。曾任中央侨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会副主席、福建省副省长,政协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 

  颜子俊先生:原籍达埔达中。曾任中侨委委员、全国侨联主席,福建省侨委会主席。 

  李铁民先生:原籍达埔岩峰。曾任南泽华侨筹账总会秘书、中央侨委会主任,全国侨联副主席。 

  用郑氏祖宇为校舍只是权宜之计。祖宇很小,上落中厅作教室,左右厢房一作教师宿舍,一作学生宿舍;下落两厢一作办公室,一作阅览室,下厅两旁隔成小间作为教师宿舍。第二学期要增加一个班级,这样狭小的老屋就不适应了。194910月由校董会发起,向达埔街商户劝募,建造校舍。益通号潘嗣俊先生一笔写下捐献20担谷子,在潘先生的踊跃带动下,有捐献三担五担的,有一担半担的,集液成裘,在祖宇后的大宫山上建成了四间教室。第二学期,两个班级迁入新教室上课。郑氏祖宇一直作为教师宿舍,至1990年秋,“尊师楼”教师宿舍建成后,才归还郑氏族人。 

  1950年冬,爱国侨领尤扬祖先生捐建教室五间,座落在原有四间教室的两边,以后又捐建了四间教室,一座学生宿舍,并捐赠了不少的理化教学仪器。1952年开始校董会接连向印尼、越南、马来亚侨亲募捐,建造教室、师生宿舍、厨房膳厅等。至此,足够当时初中规模的校舍使用。1958年秋,连县办的两班初师145名,也附设在本校了。 

  在此期间,侨居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地为侨亲,他们为振兴故乡教育事业,或募捐,或慷慨解囊,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他们的芳名如下: 

  1949年冬至1958年秋前后十年侨亲和乡亲共捐资兴建了教室及实验室、仪器室26间,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办公厅、厨房和大膳厅(兼作集合场所)以及其他附属建筑,建筑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中尤扬祖先生捐资3万多元。其他的捐资者为潘世瑚、潘世敏、潘经徽、尤泽飞、尤明德、李于樽、潘崇实、姚增涂、林百梁(以上印尼),叶立贻、潘孝致、叶佩强、叶克奏、颜济丕、叶式勋、叶文坛(以上越南),李清波、潘南转、郑象(以上马来西亚)黄一鸣(新加坡)等先生。 

  1953年冬,私立达理中学收归公办,更名为“福建省永春第五中学”。“文革”期间曾一度改名为“达埔中学”。粉碎“四人帮”后,才恢复原有的校名。 

  艰苦创业是本校办学的一个特色。学校创办时的酝酿、筹措,上文已作了介绍,现在着重谈谈学生方面的情况。 

  1953年前毕业的第一届至第六届的同学,都还清楚地记得,达理中学新建在大宫山的七层地瓜园上,每间教室,每座宿舍的土地平整,都是师生一锄头,一粪箕建起来的。建筑用的沙石,也是师生沿着坎坷的山田小道,从溪里一担担挑来的。特别是现在拥有三百米环形跑道的大操场,是师生常用星期天自带中午饭食,硬是手挖肩挑建起来的。学校设备简陋,但师生们用在一根木桩上架起的铁圈作篮球架,自作笛子、二胡等乐器,用烧焦的柳条当画笔,用一个篮球来“打鸭”,用一条手帕“击鼓传花”,……全球同学体育课上活跃开心。至今物理、生物、数学等仪器室中,存放不少历年来师生自制的教具。为了学校的照明,师生在埔尾溪地坝引水,建成伍千瓦的小水电厂,白天碾米加工,晚上发电照明。凡世种种,不胜枚举。 

  1970年开始增设高中部,每年招生新生150人左右。 

  1977年春开始,全校师生分批到远离学校20多公里的大吕山上开垦荒地280多亩,种植柑桔2500多株,现在正为柑桔年疸突破千担而努力。 

  19498月成第一届校董会,董事长李尧南,副董事长刘仲和。 

  1953年收师公办改校董会建校委员会,尤扬祖先生任主席,1956年改由李华鼎(永春县侨联会主席)任主席。19871217日组成第二届校董会,董事长李世山。 

  新的董事会成立后,经全体同志的努力,特别是董事长李世山的不辞劳苦,为振兴乡梓教育作出了贡献,1988年马来西亚侨亲吴国基先生捐资港币壹拾伍万,修建“峻承楼”。 

  1989年,台北市乡亲黄瑞德先生设立奖学金,至今奖励考上大学本科的达埔籍学生近壹拾万元。 

  1989年兴建教师宿舍“尊师楼”,海外侨亲、港台同胞踊跃捐资如下: 

  香港颜彬声先生伍万肆仟元,马来西亚昊国基先生叁万元,新加坡黄一鸣先生伍仟元(马币),马来西亚黄守罧先生和黄玉书先生各捐伍仟元(马币),达埔旅港乡亲、校友捐壹万元及港币陆万壹仟叁佰肆拾元。 

  1991年兴建的教学楼——德智楼,为台北达埔同乡捐建。其中郑义燕先生贰拾肆式仟元(港币,下同),潘世佳夫人肆万伍仟元,潘世艳先生叁万元,潘鹏云先生叁万元,张维哲先生叁万元,黄瑞德先生叁元万,林名辅先生壹万伍仟元,潘儒俊先生壹万伍仟元。 

  1993年兴建的教学楼——达理楼,捐资芳名:香港尤忠华先生柒万元,李雪玲女士陆万元,张玉川先生叁万元,本镇校友郑金山校友叁万元,颜成功先生叁万元,颜彬声先生叁万元,吴锦聪先生叁万元,英国黄胜昌先生叁万元,潘挺秀先生叁万元,周大焕先生壹万元,潘静扬先生壹万元。 

  1995年为争取三级达标,亟需增建科学楼与图书馆。梁披云、梁良斗先生慨捐人民币132万元兴建颜子俊科学楼与李铁民图书馆,19975月通过省三级达标中学验收,我校迈上发展新阶段。其后良斗先生复捐资186万元,兴建梁绳池大礼堂、科嵩楼和校门。 

  1997年潘志驯捐资10000元购图书仪器。1998年吴国基捐资80000元装修峻承楼。1999年林世昌捐资4000元购置图书。 

  1999年庆祝建校50周年,由董事会与学校发起,募建世山教学楼以为纪念。 

  2004年建校55周年梁良斗、梁良洽捐资3000元购教学仪器设备;卓仁福、颜明霞捐资61000建多媒体教室;广东校友捐资64700元购置校车;厦门校友捐资校友59300元购置图书、仪器设备;福州校友捐资7650元购置教学设备;詹亚华校友校友20000元建多媒体教室一间;泉州校友捐资5500购置教学设备。2004年颜纯炯捐资20万建颜纯烱教学楼。 

  2005年颜彣桦捐资210万建颜林瑶琴大楼。2007年梁良斗捐资20万建世山广场。2008年颜彣桦捐资200万建五中运动场。永春五中的前进道路,步步都凝聚了海外侨亲、港台同胞乐育乡梓英才,无私奉献的心血,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垂青史、激励后人。社会贤达、爱国侨亲捐资兴学也是永春五中办学的又一个特色。 

  在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热心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港台同胞、海外侨亲的大力支持下,永春五中伴随共和国的前进步伐,发展成为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普通完全中学,19975月被确认为“福建省三级达标中学”。 

  目前,学校拥有32个教学班(高中21班,初中11班),在校生1600多人,教职工158人,其中专任教师131人,高级职称24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6人。 

  图书馆藏书已达75000册,生均40.2册,并于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级示范图书馆。实验仪器按中学二类标准配备,体、美、音器材已按必备标准配备。 

  近年来,三考竞赛成绩捷报频传,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泉州市普通中学学籍管理先进集体、泉州市青少年维权岗先进单位、永春县“平安校园”,学校图书馆被评为福建省级示范图书馆,学校“达理文学社”荣获泉州市优秀社团,学校党支部被评为永春县先进“五好”党支部。  

  学圃勤耕六十载,桃李芬芳遍天下。学校创办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初中毕业生上万人,高中毕业生六千多人。1977年国家恢复考试制度以来,学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数千名的新生。 

  现在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有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博士生导师、博士,他们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潘雨顺,被载入世界摇蚊分类名人录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情报研究室主任叶沧江,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的潘才暹,有获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的小学特级教师潘淑汝,有汕头大学教授洪再吉,河海大学教授潘少华,郑大学教授潘黎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晶体生长室主任颜明山,有原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市长洪永世,有原福建省贸易促进会正厅级巡视员潘金全,有崭露头角,作出特有贡献的年轻校友,如陈希育、潘东明、刘克峰、潘文功、潘贤掌、潘贤强、刘承进、潘良镇、李琼花、潘炳煌等。有在工商界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也有建设家乡的普通劳动者。200412月福建电视台曾经制作专题片《抹不去的记忆》给予报道。 

  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学校领导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走出达埔、走出永春,与名校接轨,与时代同步,观念要有新变化,改革要有新思路,发展要有新举措,成绩要有新突破。学校将紧紧围绕“争创省二级达标,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挖掘“敦品励学” 、“勤、诚、朴”的深层文化内涵,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共赢发展的共同价值理念,做好“学校与教师共赢,质量与安全并重,校园建设与设施完善并举”三篇文章,努力把永春五中办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示范性”的省二级达标高中。 

 

 

  地址: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达中村758 邮编:362612 

  电话:0595-23791507    传真:0595-23786616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