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中长期发展规划
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春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2016-12-02 16:02 阅读人数:1

永政文〔2016〕19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

    《永春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县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永春县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30日

永春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10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闽政办〔2016128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泉政办〔2016146号)、《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意见》(永政文〔2007194号)、中共永春县委《关于制定永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永委发〔201514号)以及《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永政文〔201610号)精神,为实现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现状和意义

    2011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县各级各部门围绕中心、联合协作,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和经费投入等条件不断改善,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主题科普活动形式多样,覆盖面和实效性显著提升;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措施扎实推进,带动了我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更加完善,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力度不断加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明显增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科普投入保障机制、协调共建机制逐步健全,推动“大联合、大协作”社会化工作局面进一步形成。根据中国科普研究所调查显示,2015年泉州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40%,高于全国(6.2%)、全省(6.1%)水平,较2011年的4.05%提高了2.3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二五”末我县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的工作目标。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区域发展还不平衡;科普场馆体系建设仍需加强;科普资源供给能力不强,手段相对落后;科普人才队伍基础较为薄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等等。制定《永春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我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跨越提升,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五个永春”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指导方针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指导,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继承创新、跨越发展,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开放协同、普惠共享,以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目标,以现代科普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构建社会化工作格局为保障,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五个永春”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我县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健全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适应。

    ——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突出工作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快速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差距进一步缩小。

    ——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普产业加快发展,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社会动员、协调共建、监测评估、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根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十三五”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素质教育,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小学阶段以普及性科学教育,培养科学兴趣为主,重点组织开展科幻画、七巧板、“三模一电”等活动。初中阶段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参加科学体验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主,重点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竞赛等活动。加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监督指导,提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间科学素养的连贯和统合。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程,大力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列入教学计划,系统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质量,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

    2、保障措施

    ——完善科技教育组织网络。加强永春县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设和学校科协建设,注重从一线科技教师、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科技人员中发展会员,为学校科协注入新鲜血液,构建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发挥学校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会员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到2020年,推动全县中学、城镇中心小学成立科协组织20家以上。

    ——健全科技教育工作制度。完善校外兼职科技副校长制度。继续从高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业研发中心和企事业单位的在职或离退休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中选派科技副校长到各中小学兼职。健全科技交流培训制度。举办青少年科技教育论坛,探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理念、思路和规律。将科技创新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内容,健全县级科技骨干教师培训、县级科技教师轮训制度,提高辅导水平。积极参与泉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评选活动,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周边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开展各类科技教育活动。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标志性行动活动,每年组织举办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扩大参赛学校覆盖面,提高竞赛水平,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协助申请专利及其成果转让,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同时,积极推荐辅导优秀项目参加全市、全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提升永春竞争力。每年组队参加泉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科学影像作品竞赛活动,推荐优秀团队参加全省、全国竞赛。每年开展学科竞赛、学科奥赛选拔赛,选送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全国、国际竞赛。围绕活动主题,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并通过倡议书、进社区宣传、现场实验演示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知识。

    ——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博物馆等各类科普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实践活动,开展“流动科技馆”、科普大蓬车等进校园工作,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的模式,推动科技教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的全覆盖。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推进优质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青少年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和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开展各类科技类亲子体验活动,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家长特别是母亲的科学素质。

    3、任务分工由县教育局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科技局、经信局、卫计局、财政局、人社局、环保局、市场监管局、文体新局、广电局、旅游局、团委、妇联、科协、气象局、地震办等单位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围绕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粮食安全等,贯彻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普及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乡村文明等知识和观念。

    ——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服务现代化。

    ——着力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进一步加大对老区、山区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妇女等留守人群的科学素质。

    2、保障措施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综合服务站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培训服务。全县每年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30期以上,培训学员2000人以上。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组织编写适合我县实际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和农村科普宣传材料,组织优秀培训课件(包括电视专题片)和优秀教材评选,建立实用技术培训需求信息资料库,以满足各种形式的培训需求。发挥各级党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作用,结合开设“村官论坛”、“村官沙龙”,每年组织村级干部培训1次,时间每人不少于24学时,党组织书记不少于56学时。组织农村后备干部、青年党员培训,时间每人不少于16学时。对农村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村科普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每年县级举办510期培训班,带动乡(镇)举办1020期培训班。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科技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健康中国行、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等各类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愚昧,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

    ——推动构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科普惠农服务拓展工程。每年认定一批县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优秀项目充实储备库。重点推动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建设,推荐参评全市、全省、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多渠道为农村争取奖补扶持资金。积极开展“银会合作”,充分发挥优秀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等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将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宣传栏(画廊)等科普设施纳入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建设。加强农技员、文化与食品安全协管员等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乡(镇)等创建活动,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农民使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兴趣。加大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在乡镇所在地的行政村布设科普智慧云屏,推广“科普中国”乡村e站,抓好“三农”网络书屋建设,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

    ——强化薄弱地区的科普精准帮扶。实施科普精准扶贫,加强老区、山区的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服务力度。大力开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科技特派员、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智爱妈妈”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

    3、任务分工由县农业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卫计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环保局、文体新局、广电局、林业局、水利局、安监局、市场监管局、总工会、团委、妇联、科协、气象局、地震办等单位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智造永春”、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培养培训为重点,到2020年基本实现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都有机会参加一次相应的职业培训。

    ——推动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等知识和观念的广泛普及,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

    2、保障措施

    ——参与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重点开展区域经济发展咨询、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会企合作创新平台、成果专利落地转化、人才引进交流培育,助力“智造永春”。至2020年,组建3个院士工作站、5个专家工作站、2个学会工作站,辐射带动50家小微企业。

    ——推进企业科协的组建工作。按照“增覆盖、强作用”的工作方针,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建工作。发挥企业科协的积极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深入开展“讲创新、比贡献”竞赛活动,提高员工科学素质。组织实施“金桥工程”、“厂会协作”等活动,推动企业参加6·18活动。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健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十三五”期间,培养造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万人,到2020年,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基本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提高城镇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结合《泉州市开展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泉州市百万职工技能大提升行动方案》《“567”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年均培训各类劳动者1万人以上、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600人以上。

    ——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家政培训、城乡妇女岗位建功评选等活动,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作为主要内容,发挥企业、科普机构、科普场馆、科普学校的作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广泛组织开展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促进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助力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

    ——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职工技能大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讲创新、比贡献”、“最美青工”、智慧蓝领、巾帼建功、农民工创业扶助工程等活动,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激发职工智慧和创造力,激活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地释放职工创新潜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3、任务分工由县人社局牵头,县总工会、宣传部、文明办、发改局、教育局、科技局、经信局、卫计局、财政局、安监局、市场监管局、团委、妇联、科协等单位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科学生活素质,大力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科学理论的教育。

    ——开展当代技术革命、产业升级等前沿科技知识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促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切实增强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2、保障措施

    ——加强规划,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14—2017年永春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有关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在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规划时,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重点加强县乡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

    ——创新学习渠道和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把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纳入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和班次,引导和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手段,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

    ——在领导干部考核和公务员培训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内容。

    ——广泛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办好“干部大讲堂”、院士专家科普报告会、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各类科普活动。继续在党校开设科学素质知识讲座。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鼓励领导干部积极参加各类科普活动。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决策咨询服务活动,着力提升广大基层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加大宣传力度,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科技宣传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增加科技宣传版面和时段,用好用活新媒体工具,推广发布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大力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3、任务分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人社局、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文体新局、广电局、卫计局、团委、妇联、科协、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普及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科学生活、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知识和观念,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力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层社区科普服务设施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常住人口科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居民科学素质,助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2、保障措施

    ——广泛开展社区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以及科技、文化、卫生、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社区气象、防震减灾、燃气用电安全、电梯安全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训等各类应急安全科普教育培训活动。面向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帮助新居民融入城市生产生活。

    ——大力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新建及现有的基层服务中心中拓展科普功能。在城市社区建设科普智慧云屏,深入推进社区科学工作室、科普学校、科普图书室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促进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科普新格局。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大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推动科普示范社区蓬勃发展。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科普的积极性,面向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动员驻区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社区机构和科普志愿者组织作用,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等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

    3、任务分工由县民政局牵头,县科协、妇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科技局、环保局、文体新局、广电局、卫计局、安监局、市场监管局、总工会、团委、地震办、气象局、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六)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主要任务

    ——构建科学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科学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建成一支优秀科技教师队伍。

    ——完善科技教育课程教材,满足不同对象的科技教育和培训需求。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科技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完善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的利用效率,保障科技教育与培训有效实施。

    2、保障措施

    ——加强科技教育师资培训和研修,大力提高科技教师的科学素质。鼓励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有关学校开设科技教育等专业或相关课程,培养更多科技教育师资。加强对幼儿园、农村和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中小学中骨干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完善科技辅导员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科技辅导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每年举办县级骨干科技教师、县级创新教育基地轮训150人次,定期选派优秀科技教师参加全市、全省培训。

    ——加强各类人群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更新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开设专业课程与科技前沿讲座等。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相关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技教育的教材建设。

    ——改进科技教育教学方法。加大科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力度。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研究建立符合我县青少年特点、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体系。

    ——强化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建设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重点加强老区、山区和贫困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现有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鼓励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

    3、任务分工由县教育局牵头,县人社局、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发改局、科技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文体新局、广电局、总工会、团委、妇联、科协、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1、主要任务

    ——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推动实现科普的思想观念、内容形式、传播渠道、组织动员和运营管理等的全面创新。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供给能力,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科普与艺术、人文的有机结合,推出更多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

    ——提升科技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大幅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水平。

    ——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企业等的落地应用,提升科技传播精准服务水平,满足公众泛在、个性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

    2、保障措施

    ——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完善县级科普网络和微信平台;开设《科普新说》等电视科普栏目,引进和投放优质电视科普节目;建设“科普智慧云平台”,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布设科普互动大屏,建立科普信息网络管理与发布系统。探索、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参与科普信息化内容开发;制作、投放和推广科普公益广告和科普游戏;建设永春数字科普教育基地,集成共享社会化科普资源;积极利用“科普中国”、“福建科普”、“永春科普”等系列科普信息化资源。适时举办县级新媒体科普创作大赛和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

    ——繁荣科普创作。推动制定科普创作的扶持政策,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等重大选题,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科普文艺创作,办好《永春科普》报。开展科幻、动漫、视频、游戏等科普创作,加大科普游戏传播推广力度,加强科普创作交流与合作。

    ——强化科普传播协作。推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科技宣传,鼓励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喜闻乐见的适合在电视、广播电台和网上同步传播的科普作品,增加播放时间和传播频次,鼓励报刊和网站增加科普内容或增设科普专栏,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增加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在一周中至少有12次播出公益科普广告。加强永春科普网站建设,推动政府部门网站、门户网站加强科技专栏建设和各类大众传媒机构参与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推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上的深度融合,实现包括纸质出版、网站传播、移动终端传播在内的多渠道全媒体传播。组织开展科技宣传报道编辑记者学习培训,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

    ——完善科普信息化深度应用和精准服务模式。依托“数字永春”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采集和挖掘公众的科普需求数据,洞察和感知公众科普需求,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通过科普智慧云平台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鼓励科研机构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和运行有影响力的科普公众号,通过科普新媒体平台矩阵,强化移动端科普精准推送。

    3、任务分工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科协、文体新局、广电局、文明办、教育局、科技局、经信局、民政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局、卫计局、市场监管局、安监局、总工会、团委、妇联、地震办、气象局、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主要任务

    ——加快永春县科技馆建设步伐,争取早日投入使用。

    ——构建现代科普场馆体系,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实现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

    2、保障措施

    ——做好永春县科技馆等公共文化项目建设。围绕创建“联合国人居奖”目标,抓好科技馆建设与展教工程顶层设计与衔接,力争2018年竣工、投入使用。

    ——创新提升现代科普场馆体系。突出信息化、时代化、体验化、标准化、体系化、普惠化、社会化,推动由数量与规模增长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向提升科普能力与水平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引领,流动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普场馆体系。加强对现有的科普场馆管理,建立健全科普场馆免费开放制度,提高科普场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强化运行规范管理,大力推动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科技馆展教中的应用,增强科普场馆的展示和教育功能。完善县级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机制,探索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

    ——发展基层科普设施。持续开展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快科普活动中心、社区科学工作室、校园创新工作室和科普惠农服务站等建设步伐,使各类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上新水平。每年新建1~3个社区科学工作室、1~2个校园创新工作室,增加青少年校内外科学体验、科学探究的场所。力争到2020年,建成社区科学工作室10个以上、校园创新工作室10个以上。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宏观指导。制定完善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标准和运行机制,研究制定科普基础设施的评估体系,开展监测评估和活动绩效奖补工作,促进科普场馆运行常态化、管理规范化。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学校)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林业、水利、地震、气象等行业类、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制定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和动态管理,提升服务能力。继续参与泉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推动我县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同时提高、发挥原有基地的科普功能,推荐参评国家级和省级科普基地。继续参与泉州市科技示范学校评选活动。到2020年,力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以上,省级科普教育基地4个以上,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0个以上,县级科普教育基地20个以上,并长期向社会免费开放。

    ——推动行业(企业)科普场馆平台建设。围绕我县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成长型产业的加速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结合企事业单位品牌塑造和社会形象树立,创办专业性特色科普场馆,集中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让公众了解和感受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任务分工由县科协牵头,县发改局、科技局、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经信局、卫计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文体新局、广电局、市场监管局、旅游局、总工会、团委、妇联、气象局、地震办等单位参加。

    (九)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主要任务

    ——集成各类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建共享交流平台,大幅全方位提升科普供给服务能力,有效支撑科普事业发展。

    ——发挥市场机制调节科普社会资源配置功能,促进科普资源开发的社会化,积极推动科普资源市场化发展。

    2、保障措施

    ——引导科普资源开发与创新鼓励和引导科普机构、科研机构、产学研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企业,结合创新转型,从事科普创作和产品研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探索科技创新和科普供给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加大科普资源开发的社会化。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利用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机构等的有利条件,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力度。

    ——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建立完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文化场所和有条件的企业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引导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旅游景区、地震台等公共设施增强科普功能。推动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科技社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充分发挥野外台站、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高端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车间)或展览馆等,推动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3、任务分工由县科协牵头,县发改局、科技局、经信局、教育局、卫计局、财政局、人社局、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文体新局、广电局、市场监管局、安监局、旅游局、总工会、团委、妇联、气象局、地震办、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1、主要任务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一批高水平科普人才,壮大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科普人才结构。

    ——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科普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增强适应现代科普发展的能力。

    2、保障措施

    ——加强农村科普宣传员队伍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新时期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泉委发〔2014〕7号),落实村级农技员、社区文化与食品安全协管员兼任科普宣传员的制度,明确科普职责,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依托科普宣传员做好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的管理、更新,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开展村级科普协会负责人轮训。

    ——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科研机构、社区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团体、社区科普大学等,结合科教进社区、社区科普讲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鼓励社区内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专利应用工程师培训、职工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创新培训方法,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壮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永春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注重发展一线科技教师、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团等组织形式,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吸引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组织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

    ——推动高端科普人才的培养。加大对科普创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积极投入科普创作,推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科普场馆、传媒机构建设科普创作与设计培训实践基地。发挥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媒体、科技社团的作用,在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人才。

    3、任务分工由县科协牵头,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科技局、人社局、教育局、经信局、卫计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文体新局、广电局、市场监管局、安监局、旅游局、总工会、团委、妇联、气象局、地震办、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县政府负责领导全县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完善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机构,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县直各有关部门按照“大联合、大协作、大科普”的工作方式,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和实施方案的分工安排,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相关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县科协要充分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组织特色,切实担负起协调联络和日常沟通职责,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向县政府汇报一次实施情况,每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会议。按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每半年召开一次办公室成员及联络员会议,推动各单位相关任务的落实。

    ——乡镇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总体框架。要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方案。要建立和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领导或协调机构及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全面推进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科协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牵头和协调作用。

    (二)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共建机制。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建立完善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研究制定在符合条件的县级科技计划中增加科普任务的具体措施,将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鼓励科研人员在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争取社会大众关注科研工作与前沿科技发展,支持我县科技工作,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组织开展《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落实。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科学客观反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情况,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

    ——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积极承接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

    (三)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完善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开展《科普法》《福建省科普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和调研工作,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力争到2020年,县级财政年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2元。各乡镇政府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普财政投入机制。县直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加强科普经费、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16年,推动和指导各乡镇制定本地“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做好“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深入实施。2017-2020年,持续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重点工程建设。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完成。

    ——总结评估。 2020年,组织开展督查,对“十三五”期间和《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